紫蘇油為現代飲食注入了一股健康的清流,因其富含Omega-3脂肪酸和維生素E等多種抗氧化成分,成為追求健康生活者的最佳選擇。這一篇文章我將介紹5種將紫蘇油融入日常飲食的方法。不論您是想為日常菜餚增添風味,還是希望吃的更健康,這篇指南將幫助您輕鬆上手,讓健康不再遙不可及,而是實在可行的理想生活選擇。
將紫蘇油添加到日常飲食中的5種創意方法
紫蘇油富含Omega-3脂肪酸、抗氧化成分及多種營養素,透過簡單而多元的應用方式,如沙拉、早餐、果昔、烘焙與日常料理等,能輕鬆將這種健康食材納入日常生活,為飲食增添豐富營養與美味活力。
紫蘇油日常飲食融入法:
沙拉調味
- 搭配新鮮蔬菜(生菜、胡蘿蔔、小番茄)與果仁。
- 加入蘋果或梨等水果增添甜味。
- 配合醋或檸檬汁,提升口感層次。
早餐燕麥或優格
- 在燕麥或優格中滴入少量紫蘇油。
- 搭配蜂蜜、杏仁,以及藍莓、草莓等水果,豐富早餐營養與風味。
果昔或奶昔製作
- 結合香蕉、菠菜、亞麻籽與紫蘇油製成香滑飲品。
- 提升口感並增強抗氧化能力,調節生理機能。
烘焙替代油脂
- 用於鬆餅、麵包或蛋糕中,取代黃油或其他植物油。
- 提升健康價值,同時保持原有風味。
日常料理
- 作為拌炒、烹調或製作醬料的底油。
- 加入湯品或熱粥中,提高營養攝取。
紫蘇油的烹飪技巧及應用範圍探索
· 低溫烹調紫蘇油的發煙點較低,因此適合用於低溫烹調方式,例如沙拉調味和低溫炒菜。避免高溫烹煮能有效保留其營養成分及天然香氣,使食物的健康價值得到最大化。
· 搭配涼拌菜品紫蘇油清新的香氣和溫潤的口感風味非常適合為各類涼拌菜添色增香。簡單地混合在蔬菜沙拉或豆腐沙拉中,不僅能提升整體風味,更能提供健康的脂肪來源。
· 增強湯品口感加入幾滴紫蘇油到熱湯中或冷湯表面,可帶來微妙的香氣和口感。這特別適合營養飲食計劃中需要增加omega-3脂肪酸的人群。
· 製作健康的抹醬製作時只需混合紫蘇油、堅果、香草或大蒜,即可創造出一款美味且營養的抹醬。這樣的抹醬既可以塗抹麵包,也能作為新鮮蔬菜的沾醬食用。
· 烘培食品中作為替代油脂在一些烘培食譜中用紫蘇油替代部分或全部的其他油脂,不僅能增加食品的健康益處,還可以增添獨特的風味,使烘焙的甜點更加豐富和誘人。
紫蘇油搭配常見食材的全方位料理方式
紫蘇油的風味特點偏向清新和溫和,這讓它非常適合用於提升各種清淡菜餚的風味,特別是那些需要一絲柔和堅果香的料理。食材與紫蘇油的合理搭配能夠增強菜色的營養價值,並提供額外的健康益處。例如,一些蔬菜沙拉可以淋上適量的紫蘇油,這不僅增添了微妙的堅果香,還能幫助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以下表格提供了5種適宜搭配紫蘇油的食材與菜色建議,幫助您更靈活地應用這種健康油品。
食材 |
搭配紫蘇油的效果 |
推薦菜色 |
綠葉蔬菜 |
提升口感並促進維生素A、E的吸收 |
紫蘇油綠色沙拉 |
海鮮 |
增加Omega-3攝取量,幫助健康維持 |
紫蘇油醬烤三文魚 |
堅果 |
加強抗氧化能力,提供全面的健康效益 |
紫蘇油蜜糖堅果碗 |
大豆製品 |
提供植物性蛋白質與健康脂肪的平衡 |
紫蘇油拌豆腐 |
全穀物 |
提升膳食纖維攝取,促進腸道健康 |
紫蘇油燕麥粥 |
在搭配綠葉蔬菜時,紫蘇油的清爽風味能夠很好地平衡蔬菜的青澀之味。淋在即食的綠色沙拉上,紫蘇油與檸檬汁、胡椒粉一起攪拌均勻,是一道集健康與美味於一身的佳餚,亦能增添色香味。 海鮮與紫蘇油的組合則是雙重Omega-3的享受。無論是烤、烚或清蒸,幾滴紫蘇油總能帶來畫龍點睛的效果,讓三文魚等魚類的天然鮮味更加鮮明,為您的餐桌帶來來自海洋的視覺與味覺盛宴。 加入堅果的料理中,紫蘇油所含的抗氧化成分能進一步提升效果。堅果的酥香與紫蘇油的和諧香調使其在早餐或點心時間成為大受歡迎的選擇。
不妨在杏仁、核桃等搭配蜂蜜和紫蘇油,一起烘烤,創造出營養豐富的甜點。 豆腐類的大豆製品與紫蘇油搭配,不僅增添了細膩的口感,還提高了大豆的植物蛋白質利用率。在熱拌豆腐中,添加少許紫蘇油、醬油和芝麻,營養與美味達成絕佳的融合,讓一道簡單料理也能成為健康菜單中的不二佳品。 最後,對於全穀物如燕麥這類膳食,紫蘇油的使用不僅不會破壞其本身的健康效益,反而會為日常的碳水化合物攝取提供更健康的選擇。
在燕麥粥中滴上紫蘇油,並配上各種水果或堅果,可以讓早餐穀類餐更為豐富。 總結來看,紫蘇油作為一種功能多樣且健康的油品,無論是在冷盤還是熱菜中都能發揮出色的搭配功效。透過表格所列出的各類食材與菜色建議,您不需拘泥於傳統做法,隨心所欲地創造出充滿健康與美味的料理。從營養的角度出發,了解並掌握這些搭配原理,將有助於在日常生活中達到更美好的健康成果。
榖榖「冷壓初榨紫蘇籽油」是最佳的選擇
冷壓初榨,營養完整保留
在挑選適合的紫蘇油時,我一直在尋找兼具健康與美味的選擇,試過許多品牌後,榖榖的冷壓初榨紫蘇籽油會是最好的選擇,因為它不僅富含的Omega-3成分極高,更採用低溫烘焙冷壓初榨技術,讓營養與風味都能完整保留。與一般高溫萃取的油品不同,這種製程能有效避免營養流失與氧化,也不含多餘的添加物或溶劑殘留,讓我跟家人可以吃得更安心。
榖榖的3個品質堅持,讓我更放心
我有在榖榖的介紹網頁去了解它的每一個細節,並沒有單單看網路其他人的分享,而是要從原料到製程的嚴格把關:
- 嚴選原料小量鮮榨:嚴選適合口感風味的紫蘇籽榨油,因為是小量榨油,油的品質都很新鮮。
- 低溫冷壓工法:採用物理重力壓榨,不因高溫而破壞Omega-3等珍貴營養。
- 通過SGS檢驗:榖榖紫蘇籽油不僅獲得ITI國際風味評鑑二星獎,更經過SGS多項安全檢測,品質達到國際標準。
ITI二星殊榮,健康與美味兼具
當我得知榖榖紫蘇籽油在2025年國際風味評鑑(ITI)中榮獲二星獎時,真的覺得自己的選擇沒有錯!這項殊榮代表著它不僅健康,還擁有讓專業主廚和品酒師驚艷的風味,能夠在日常料理中增添美味層次。
素食界的深海魚油,輕鬆補充Omega-3
我一直很在意Omega-3的攝取,但傳統的魚油並不適合所有人,尤其我家人中有2位素食者。而榖榖紫蘇籽油的Omega-3含量超過60%,堪稱「素食界的深海魚油」,讓家人即使不吃魚,也能獲得足夠的營養支持。
詳細產品說明連結: https://goods.watchinese.com/content/169-goodgood-perilla-seed-oil
結論:紫蘇油如何在健康飲食中發揮最大價值
紫蘇油是一種被許多人選擇納入日常飲食中的健康油脂,其豐富的營養成分使其在提升生活質量上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紫蘇油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在日常飲食中添加紫蘇油,這種健康的油可以成為熱愛烹飪者的秘密武器,通過增加沙拉、湯品或醬料的風味,以及用作冷盤調味品來保留其寶貴的營養成分。而且紫蘇油相對穩定,易於儲存,並且與多種食材搭配和諧,它能夠為各類餐點帶來健康的提升。
常見問題解答:紫蘇油的4個食用小疑惑
紫蘇油可以直接食用嗎?
紫蘇油可以直接食用,並常用於健康食品或烹飪中。由於其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於維持健康和促進新陳代謝。然而,建議每次食用的量應適中,並根據個人需求及醫學建議進行調整,以獲取最佳健康效益。
紫蘇油適合所有人使用嗎?
雖然紫蘇油對大多數人安全,尤其是對那些需要增加Omega-3脂肪酸攝入的人群,但對某些人群如孕婦、哺乳期婦女或特殊疾病患者,建議在使用前諮詢醫生。此外,若有過敏體質,初次食用時應謹慎,以避免過敏反應。
如何儲存紫蘇油以保持其效用?
為保護紫蘇油的品質及營養,應避光避熱,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開封後最好密封儲存在冰箱中,防止氧化。每次使用後務必蓋好瓶蓋,以延長保存期限並保持油品的新鮮度和有效性。
紫蘇油有哪些健康益處?
紫蘇油富含Omega-3、維生素E等,具抗氧化作用。增進皮膚與血球的健康,並且有助於減少自由基的產生。其健康效益需結合均衡飲食及健康生活方式方能達到最佳效果。
涼州大云寺的古鐘樓厚重儒雅,氣質非凡。豐富的歷史積淀,以及歷代名人逸事,使這座聞名遐邇的古樸建筑,透著迥然不同的非凡氣質。 與古鐘樓相鄰而居十多年,從未登臨,只是每天看它在空明的藍天下,或流動的云彩中,或朝云晚霞的映襯里,靜靜地巍然屹立! 雖然數次看到成群結隊或三兩游人,在古鐘樓慕名觀瞻,仰頭眺望;雖然每逢端陽節,聽到古鐘鳴響,雄渾古樸,空靈悠遠,不免心起漣漪;雖然無數次看到輕靈的燕子,在鐘樓重檐翹角間迂回飛翔,動靜相宜,煞是生動。 但一直未曾登臨。因為我知道,它一直在那里。早去,它在那里,晚去,它也在那里。前涼,它在那里,唐朝,它在那里,宋遼、明清,它仍在那里……它一直在那里,似永恒的光陰,似堅定的信仰。但我知道,遲早有一天,會去的。去親撫它臺基上的磚瓦,去誦讀匾額和圓柱上的每一粒文字,去撫摸鐘體來自遠古的冰涼,或在古老的銅鐘下默念生命的期許。 春日,天氣極好,我在陰臺,看到古鐘樓西南角上那棵粗壯的老榆樹,榆錢兒已密密匝匝綴滿了枝椏。那柔嫩的清綠,莫名勾起我想去登臨古鐘樓的欲望。 朱紅的墻,古樸的磚,斑駁的紅漆,笨笨的門環……踏進的一瞬,歷史的滄桑,如遠古清風,撲面浸來。 與大云寺簡樸低矮的山門相較,古鐘樓的磚包臺基很厚重,很高大,亦很威嚴。灰色磚石,縱橫對縫,呈現出被時光磨礪的陳舊,觸之,堅硬、冰涼,站在臺基下,人實在渺小如蟻。巴著脖子仰望,古鐘樓在頭頂重檐翹角,彩枋斗拱,有一塊藍底綠框的匾額上,“大棒喝”三字金光閃閃,醒目耀眼。“大棒喝”旁側,“乾隆九年秋”的題字,亦很清晰。 古鐘樓,是凝固的歷史,它的一磚一瓦,都蘊藏著故事。門樓匾額上,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光陰,在此駐留。 磚包臺基右側,有樓梯。樓梯口,又有小門樓。“古鐘樓”三字,墨色繁體,鑲嵌在門額上。小門樓木門厚重,木門上的紅漆,已被時光剝蝕得起了皮,一塊一塊,如秋天紅透的楓葉,微微卷起。門磚手能觸之的邊緣,有明顯的缺損。古鐘樓,作為大云寺如今唯一遺存的佛教文化勝景,在漫長的時空里,曾有多少人前來,頂禮膜拜,那磚石上小小的豁落,定然是無數雙手虔誠撫摸后留下的痕跡。 千年時光,風云更替,慕名前來的人定然無計其數,僅史冊留名,對大云寺進行大規模修葺的,就有若許:乾順天佑民安四年,由皇帝、皇太后發愿,動用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對大云寺寺廟及塔進行了大規模的維修,并將大云寺更名為護國寺,立碑銘為“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明代日本凈土宗弟子沙門志滿,不辭萬里,遠渡重洋,抵達涼州,多方籌資,復原大云寺,成為中日友好的歷史見證。達云父子,功成名就,聲譽崇隆,為酬答神功,聚豪資,砌磚補瓦,增建廄廡…… “天下第一絕碑”西夏碑,就是被清代著名學者張澍在這里發現。所以,古鐘樓,一磚一瓦,都滲透著文化的厚度;一臺一階,都留下著名人的足跡。 繞著磚包臺基的水泥樓梯,迂回而上,便到了臺基之上。臺基上,四周圍繞的粗大圓柱,撐著彩繪斗拱的二層鐘樓塔。木柱上,亦有藍底金字:“人間國運昌隆,云外鐘聲迢遠。” 塔樓樓梯,木質的,很陡峭。順梯而上,兩米多高,古代鑄造藝術珍品——銅鐘,赫然懸掛在畫梁雕棟間,穩若磐石。上前撫摸銅鐘,想它懸在這里,已有千年,或更遙遠,不禁感慨萬千:我于它,眾多的生命于它,曾經陪伴過的建筑于它,不過是雁過無痕,落葉無聲。 繞著銅鐘仔細摩挲,看到銅鐘表面,從上至下,皆飾有圖案。有頭戴花冠,耳飾明月鐺,手托果盤,飛舞翱翔的飛天;有頭戴塔耳帽,身穿鎧甲,手執武器的天王;亦有祥龍、花飾等圖案。銅鐘最底部,有握拳大的凹窩,想著是不是鐘錘千年敲擊所致,但看到其他部位亦有,便又否定了。 想起冰山理論,說許多事物,我們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而更大一部分的內在世界卻藏在更深層次。其實,世上萬物如此,歷史遺跡更是如此。它在表面顯露著一部分,更多的部分,則需要后世去發掘、推理,即便如此,它仍然隱藏了更深的東西。更深的東西,有可能會在歷史的云霧中流散,不為人知。 就如銅鐘的所鑄年代,眾說紛紜:有前涼說,有唐代說,有五代說,史料各據,不一而足。 就如玄奘取經路過涼州。涼州城里民眾夾道歡呼,倒屐相迎。玄奘在涼州停留期間,到大云寺看望眾僧,并贈送了禮物。大云寺出土的唐玄宗天寶元年石碑記載:“唐貞觀年間,三藏法師玄奘從天竺國來本寺,留下一雙……”由于年代過于久遠,字跡剝落難辨,玄奘留給大云寺的禮物到底是什么?竟成了千古之謎,唯留后人蹙眉猜想。 不確定和未知,是歷史的撲朔迷離所在,也是歷史朦朧的神性所在。時空的距離,和美好的臆測,像花朵一般,由此在后世頻頻綻放。 彎腰鉆在銅鐘下,說話,聲音嗡嗡,很空靈,亦很新奇。很新鮮這種感受,在銅鐘下兀自說了不少話,無非是期盼家人安康和孩子茁壯成長的俗人俗愿。銅鐘內壁,諸多祈愿,已模糊難辨。唯有一個接近銅鐘頂部的“百年好合,永結同心”八個字,依然清晰可見。都是平凡的人生,想必對生活都有著最樸素的祈愿。 千年的時光雖然如水流淌,無數的俗愿雖然已模糊消散,但這尊銅鐘,似日月當頭,默默承載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平凡祝愿。 鐘樓頂檐,斗拱交錯,祥云龍繪,古色古香。八塊匾額,每向兩塊。“聲震蒲牢”“慈海鯨音”皆題于乾隆年間。其他所題時間,有民國時期,亦有新中國成立后。 站在臺基上四下眺望。院里南向,古柏參天,靜悄無聲。搬遷來的明代正德元年的大廟大殿,和清代建筑春秋閣及兩廊,與厚重巍峨的古鐘樓一起,組成了現今的大云寺風貌。 時光在這里靜靜交匯,不露聲色。今天的大云寺,滄桑中有氣象,古老里有新生。眼前,春色正悄悄在草木上催綠,在枝椏上打苞。一墻之隔是新建的和平街小學,青瓦白墻,操場蔥綠,猶如江南庭園。 不遠處,一片土坯房,尚未拆遷完畢。那些土房子,讓我想起在西夏碑博物館內,曾看到過1910年的一幅巨大照片。照片上,“涼州八景”之一的“大云曉鐘”古鐘樓赫然在上,和我們現在看到的磚包臺基的古鐘樓一模一樣。古鐘樓的二層亭樓,暗沉沉一片,那是銅鐘懸掛之處。更為顯眼的是,古鐘樓附近,有兩座高塔直入云霄,雙峰對峙,外形酷似現在的羅什寺舍利塔,我想,那應該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大云寺塔和清應寺的姑洗塔。 照片上,古鐘樓周遭,還有屋脊高翹的廟宇殿堂,和隱約的樹木及土坯房。一片土房子頂上,清晰可見一個又一個的小天窗,四角支棱起來,是一個世紀前的人間煙火,是平凡老百姓的素常日子。那張照片,記錄了百年前,大云寺及周遭的建筑風貌。它蒼黃,陳舊,像一張古樸的民風素描,異常珍貴。通過史料,我們也得知,曾經的大云寺,規模宏大,建筑眾多,不僅有畫面中六十多米高的大云寺塔和清應寺的姑洗塔,還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臥佛閣等主體建筑。 照片的拍攝時間是1910年。17年后,即1927年,涼州那場眾所周知的毀滅性大地震,使畫面中的諸多建筑就此消失,無從尋覓,唯留古鐘樓巋然獨立,千年不敗。 地震無情,蒼天有情。還好,大云寺的“大云曉鐘”留下了,文史中的諸多記載也留下了,不少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文與墨跡也留下了……這些先民們的智慧遺存,這些豐厚的精神食糧,足以滋養涼州大地,和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生生不息的世代民眾。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上篇:求而不得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而其中最無謂者莫過于明知不可得而求之。 嘆那半生已過如意幾何?一路跋山涉水,沿途風光無限,我恣意妄為任性不羈。偶爾你經過我的世界,來去如風溫柔似水。我望著你的背影,盈盈雙目一池秋水。與君相遇前,一山一水皆為畫。與君相遇后,從此眼里無其他。為求你回頭一顧,我在佛前許愿,愿以最誠摯之心換你半日相對。可佛卻說:“無緣,不可求,不可求!若求,五世或可換……” 第一世,我為高山你為白云,我每日用挺拔的身姿仰望著你從容飄過的愜意,你卻從不低頭俯視高山的倔強。 第二世,我為小草你為清風,我用整個生命等待著你不經意的拂過,你卻不知哪一個是我。 第三世,我為巖石你為溪水,你磨平了我所有的銳利,我卻無法留住你匆匆淌過的溫柔。 第四世,我為綠葉你為露珠,夜深露重你我相依相伴,晨曦微露你便悄然離去。 第五世,你在我身旁雖僅咫尺之遙,我深情凝望你卻視而不見,眼中盡是過往的繁華。 五世已過,一無所獲,求而不得。于是,我學著將思念化成長長黑夜里的無限隱忍與等待,苦澀的寂寞竟也因為單純的堅持而不再蝕透人心。時常在想,或許你本不如想象中美好,可就因為心頭的那點不舍安慰最后一絲自以為是的希冀。 佛又曰:最好不相識,如此便可不相知。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念。最好不相戀,如此便可不相牽。你所求者并非他所求,五世等待不過如此,不可求終為不可求…… 中篇:深愛別離 阿難對佛祖說 :我喜歡一女子。 佛祖問:有多喜歡?可是一見鐘情便傾心一世?可是不問回報而付出等待?可是為她愿舍身棄道,甘受情劫之苦? 阿難說:我愿化身石橋,受那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淋,只求她從橋上經過。即便化身石橋,注定只與風雨廝守,即便是短暫相擁長久別離,只為一場遇見甘愿受生生世世造化之苦。千年之后少女從石橋上經過,等候千年在一擁之后便匆匆離別! 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為難逃之苦,怨憎會為孽緣之苦,愛別離為舍棄之苦,求不得為貪欲之苦,放不下為執著之苦。人世一遭,誰能逃脫?即使相識數十載,即使一直在原地,前世的一瞥之緣也只是注定今生的擦肩而過,遮體之情也將只是銜環相報,唯有掩埋之恩方是碧落黃泉得一人而守。 茫茫塵世,沉浮人生,你在千里迢迢之外等著我,為了這次相遇我更是兜兜轉轉不遠而來!相見那一剎四目如電光芒萬丈。你擁我入懷,告訴我萬水千山盼卿至。我依偎著你,一顰一顧,寥寥幾語,何等喜上眉梢甜在心頭!所有的情意如拂面清風沁人心脾,所有的其他如湖光掠影一閃而過。 你帶我賞盡千山暮雪,姹紫嫣紅,璀璨燈火,徜徉在如此繁華似錦的城市,方知你的世界如此絢麗多彩,而我的世界卻只剩下黑白。看著你英姿颯爽的背影,我用盡全力追趕,最終你是漸行漸遠漸模糊…… 賞盡繁華終須別,自此天涯共明月。無盡相思難為寄,念君朝朝與暮暮。我從山中來還回山中去,朝嘗甘露忙西東,暮眠百花枕清風,當一切歸于沉寂終是你在北邊我在南,年年歲歲難復見。 與君離別后,孤舟獨木見枯丫。風微澀,茶微酸,杯杯濁酒透心涼,縱是江山如畫繁華正茂,也難尋昔日燦爛黃花。我仿如浮萍在塵世中飄蕩,你卻如浮云在我心上流轉。自古深愛多離別,靜時憶點滴,嘆既只有前世的遮體之情,那今世只有在相知后便錯過!唯有此生不負良人,來世奈何橋頭不再走散…… 下篇:放下自在 佛曰:人生在世猶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則不傷不痛;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則痛其骨,于是便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人生八苦,而其中最苦莫過于放不下! 總是在轉身之際心中發誓遠遠的離開一切紛擾,不留一絲痕跡。因為我知道:遠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從開始到未來,我只想做一個看客,站在門外看門內的一切,如浮云般不驚不燥淡淡流動,門內的精彩我既不奢求也不要來驚擾。可前世究竟是多少次的回眸才換來今世的一次動心,而今世一次的動心竟是如此長久的放不下!緣如冰,擁在懷里,刺骨而堅硬!握著眼前的冰唯有在此顫栗的等候。 因為等候而彷徨不安,因為等候而憂郁滿懷。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即使心中念著橋上風吹雨打千年的深情也敵不過那無時不在的疑惑。疑惑無人能解,寂寞如影相隨,寂寞這東西實在令人討厭,總是在開懷大笑之后侵入人的靈魂,隨之而來的便是更深的思念!不知是因為有了思念才倍感寂寞,還是因為寂寞難耐才令思念揮之不去,癡情總被無情苦消磨! 看著人海中驚鴻一現的身影,萬般滋味在心頭。所謂的癡念,因執著而生,然癡可幾何?也不過是你我的一點癡心妄想罷了!你我的不愿放手、不舍放手終究成為一個個的無可奈何!一直以為有了心靈的交匯,擁有的便是整個世界。而在這浮燥的塵世里,所有希冀的美好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熙熙攘攘的繁華到頭來最終也如雁過無聲水過無痕一般皆為黃粱一夢罷了,盡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世人常說:“情”字碰不得,若不動心便不用嘗情愛之無奈,若不相戀便不需日夜牽腸掛肚。既是碰不得、求不到、握不住的虛幻,倒不如放下自在,或許放下越多便會擁有越多!情聚情散如緣起緣落,再望向手中的冰,它已“滴答”的落下最后一滴水,“情”已如昨日黃花飄落眼前,于是我學會了去留隨意,看堂前花開花落, 一伸手接不住的是落花飄零,留下的卻是釋懷一笑。 一剎那明白這一切猶如醍醐灌頂神清氣爽,水雖在流也有了抽刀斷水的勇氣。那夢回縈繞的思念慢慢消散,心中陣陣的呼喚也日漸隱匿,埋藏于心底的深情雖不是一朝一夕能斷絕,可時間最終可以淹沒一切,放下了就不要再碰觸,即已是摩頂受戒六根清凈,就要相信舍取只在一念之間,忘記的并不等于從未存在,笑著面對,不去強求,悠然、隨心、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是那一朵花開之時,那一揮袖拂云之間,那心神一念之際,百年之后,回首一看,無悔無怨!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一粥一飯,總能勾起一段懷念”,自從母親跟隨父親南下打拼后,我就很少能吃到她親自做的手搟面。 那天聽朋友說,學校門口新開張一家面館,生意特別得紅火,而且純手工做的面條尤其誘人。聽到朋友繪聲繪色地介紹,我不由得往肚里咽了些口水。 一天下午,由朋友引路,我們一同來到那家面館,坐定之后,不約而同地叫了兩份手搟面。 面館位于學校大門東側路北的一個院子里,地方不是太大,但前來就餐的學生摩肩接踵。因為面館內的空間十分有限,為了節約空間,鍋碗瓢盆等工具都被搬到飯館的院子里。掌廚的是一位中年婦女,約摸五十歲,旁邊給她幫忙的是其丈夫和女兒。抹桌子、盛面條、端面,一家人分工合作,其樂融融。當然,“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他們時不時地也會因為一些瑣事而爭吵起來。 眼前的這幅和睦、溫暖的景象,不禁讓我回憶起母親為我做手搟面的情景,往日生活的一絲一縷,瞬間涌上心頭。 彼時,母親是做“手搟面”的一把好手,周圍鄰居也常常向她討教做面的經驗,父親那時是她的下手,而我則乖乖地坐在鍋臺后面燒火。那段光景,雖然家里的生活過得不很富裕,但一家人情意綿綿,也被鄉鄰稱贊。 每當面條出鍋以后,母親總是給我盛第一碗,明知道我吃不完,還是給我盛滿滿的,有時父親都嫉妒我哩…… 這時,老板的女兒為我們端上一大瓷碗冒著熱氣的手搟面。別看手搟面價格便宜,可其中花樣可不少,除了面條,里邊還摻雜著雞蛋和豆芽,上邊佐以香菜、蒜黃,飄著淡淡的油花。朋友是名十足的“吃貨”,覺得這樣吃不過癮,又另要兩份荷包蛋和咸菜。 或許是因天熱的緣故,旁邊的幾名顧客大多數是吃的涼面,而只有我和朋友一人一碗熱乎乎的手搟面,大汗淋漓地吃著。一碗面蘊藏著復雜的情感,我慢慢品味這碗面,慢慢回憶那些富有溫情的往事。 不多時,朋友把面條吃干凈了,看他的架勢,恨不得把湯汁也喝個精光,我卻還剩著小半碗。 “你咋吃這么慢?”朋友問道。 “吃的是面,懷的是念。”我笑著說,話罷,又開始細細地咀嚼,細細地懷念…… >>>更多美文:情感散文
WE418VEF5W25QV